关于虹鳟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(IHN)与传染性胰脏坏死病(IPN)的传播方式及综合防治策略
1. 引言与背景概述
近期,我国某虹鳟(Oncorhynchus mykiss)养殖场发生大规模疫病,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:在8-15℃水温条件下,病鱼出现昏睡、避流或狂游、打转等异常行为;体色发黑、眼球突出、腹部膨大(腹水)、肛门处拖曳一条黏液状假管形粪便;头部之后的侧线上方存在皮下出血。剖检可见病鱼严重贫血,肠道无食,肝、肾、脾等内脏器官苍白失色,体腔内有腹水及多处瘀斑。
根据上述典型的临床症状、病理剖检变化、特定的发病水温(8-15℃)以及极高的死亡率,结合客户的既往经验,初步判定此次疫情由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(IHN) 和传染性胰脏坏死病(IPN) 病毒引发。这两种病毒病在我国主要虹鳟养殖区广泛流行,对3月龄以内,尤其是1月龄内的幼鱼危害最为严重,发病后累计死亡率可超过90%,对产业构成重大威胁。
为有效应对此次疫情并提供长远防控指导,特就以下核心问题咨询专家,并整理回复如下。


2. 核心问题
①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(IHN)和传染性胰脏坏死病(IPN)的主要传播方式有哪些?
② 应如何制定合理且有效的综合防治策略以控制以上两种病毒病?
3. 专家分析与解答
3.1 病毒传播方式解析
IHN病毒(IHNV)与IPN病毒(IPNV)的传播途径复杂,均涉及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,二者共同作用,导致疾病在群体内及群体间迅速扩散。
垂直传播: 此为疾病远距离传播和侵入新养殖系统的关键途径。指外观健康但携带病毒的亲鱼,在繁殖过程中通过生殖细胞(精液和卵子) 将病毒传递给后代。受污染的鱼卵或鱼苗是病原输入的初始源头,在国际鱼卵和鱼苗贸易中风险极高。
水平传播: 此为疫情在养殖场内暴发和蔓延的主要方式。指病毒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在个体间传播。具体途径包括:
水体传播: 病鱼或带毒鱼通过粪便、尿液、体表黏液等将大量病毒排入水中,健康鱼经鳃或口摄入而感染。
摄食传播: 健康鱼摄食被病毒污染的饲料或撕咬病鱼、死鱼尸体。
媒介与污染物传播: 养殖工具、网具、运输设备、人员衣物靴子,乃至某些寄生虫(如鲑疮痂虫),均可作为机械载体传播病毒。
结论: 防控工作的基石在于全面切断上述所有传播链,其中,杜绝病原体的初始引入是成本最低且最根本的策略。
3.2 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
必须明确指出,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任何能够有效治疗IHN或IPN病毒病的化学药物或抗生素。防治必须立足于 “预防为主,综合管理” 的核心原则。
3.2.1 源头控制: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屏障
核心措施: 对引进的所有鱼卵和鱼苗实施最严格的检疫制度。
技术支撑: 在出口国和进口口岸,使用经验证的、高灵敏度PCR检测技术,对每一批次进行IHN和IPN病毒筛查,确保只引入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健康种群。
管理建议: 建立并依托于信誉良好、具备无特定病原(SPF)资质的种源供应基地,坚决避免从疫区或健康状况不明的养殖场引种。
3.2.2 应急处置:采取果断措施阻断疫情
一旦疫情发生,特别是针对脆弱的鱼苗阶段,必须立即行动:
彻底清群: 处置范围不应仅限于已发病的群体,必须包括所有来自同一批次、同一来源的鱼类(无论当前是否表现出症状),以根除潜在的带毒者。
无害化处理: 对清群鱼类采用焚烧或深埋等规范方式进行彻底销毁,严禁随意丢弃,防止病毒二次扩散。
全面消毒: 对发病养殖池、所有接触过的工具、设备及周边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。可选用有效的碘制剂、氯制剂等。同时对水源进行安全评估与处理。
3.2.3 育种策略:构建长远的抗病基础
成功先例: 在大西洋鲑的养殖中,通过遗传选育技术成功培育出IPN抗病品种,已显著降低了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。
应用前景: 对于虹鳟,积极引进或开展IHN和IPN抗病品种的选育工作,是从遗传层面提高群体抵抗力、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战略。建议相关产业与科研机构合作,推动此项工作的进展。
3.2.4 疫苗与药物现状说明
疫苗:
IHN疫苗: 在加拿大等国家已有商品化疫苗获批并应用于生产。在日本,IHN的DNA疫苗正处于实用化研究阶段,前景可观。然而,在中国境内,目前尚无任何针对IHN或IPN的商品化疫苗获批上市。
IPN疫苗: 其商品化疫苗的研发与应用在全球范围内相对更具挑战。
治疗药物: 重申,目前不存在任何能够特异性杀灭鱼类体内IHN或IPN病毒的治疗性药物。使用抗生素仅用于控制细菌性继发感染,对病毒本身无效。
4. 结论与战略建议
传播机制明确: IHN和IPN病毒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两种主要方式扩散,防控策略需覆盖这两种途径。
防治核心在于预防: 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通过严格的引种检疫和PCR检测,确保种源无特定病原,从源头构建安全屏障。
疫情处置务求果断彻底: 发生疫情时,迅速、彻底地清群和无害化处理是控制疫情、防止灾难性损失的唯一有效手段,任何延迟或妥协都可能导致病毒大面积扩散。
立足长远发展抗病育种: 将虹鳟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引进提升至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,是保障产业稳定和竞争力的长久之策。
跟踪前沿科技: 持续关注国内外疫苗研发的最新动态,为未来可能的免疫预防做好技术储备。
业务涉及肥料生产、生物农药、种苗培育、种植管理、
食品加工、分析检测、生物工程、水产饲料、经贸流通等诸
多产业领域
海童公众号
页面版权所有 三通生物工程(潍坊)有限公司 鲁ICP备18041051号-1